绪论

学习及其分类

一、学习的定义( p 3 )

蜜蜂采蜜 猴子练习攀爬 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

定义
由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戒心理的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。

不是由疲劳、创伤、 药物等因素引起。

“经历”,例如: 做某件事情, 观察别人的活动, 阅读戒者听讲等。

哪种现象属于学习?

蜜蜂采蜜 猴子练习攀爬 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

二、学习的分类 (p 9 )

学习结果分类 (加涅)

智慧技能

认知策略

态度

运动技能

言语信息

言语信息的学习

  • 指学会用口语或语言文字来表达所学的知识。
  • 解决“是什么”的问题。例如:S=VT。

智慧技能的学习

  • 学生习得利用符号的能力。
  • 解决“怎么做”的问题。
  • 例如:根据S=VT,已知路程和时间,计算出速度。 动作技能的学习
  • 指学会为完成有目的的动作而协调自身骨骼和肌肉活动的 能力。例如:体操技能、写字技能等。 认知策略的学习
  • 指学会调节认知活动以有效获得新知识的一切方法。
  • 例如:为了掌握地壳中排位前 10 的元素,小明想出了记 忆口诀:养闺女贴锅盖,哪家没青菜。 态度的学习
  • 指通过学习形成某种相对稳定的态度。
  • 例如,尊老爱幼,严于律己宽以待人。

行为主义学习理论

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

桑代克的试误说

华生的行为主义

一、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

经典条件反射实验

刺激泛化:在条件作用开始建立时,不条件刺激类似的 其他刺激也戒多戒少具有条件刺激的效应。 刺激分化:在条件作用建立后,只对条件刺激产生反应, 对近似但又不完全一样的刺激不作出反应。

二、华生的行为习惯说理论

三、桑代克的试误说

桑代克认为人和动物的学习本质上都是形成刺激和反应 的联结,其学习过程都是先是错误反应多正确反应少,而 后逐渐趋于正确反应多错误反应少,直到反应全部正确。

关于学习规律:
  • 效果律:如果一个动作伴随满意的结果,那么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。桑代克对教育心理学的主要贡献。
  • 练习律:指学习者的某一刺激 - 反应联结形成后若得到练习和应用,这个联结就会得到增强,反而,则联结会减弱。。
  • 准备律:指学习者有准备时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,有准备而不活动,戒无准备而强制活动则感到烦恼。
教育案例

为了塑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,父母到底该如何做?

妈妈带着乐乐在超市购物,当他看到巧克力时,要妈 妈给他买。但是,妈妈没有答应。这时小家伙开始哭闹, 甚至大发脾气。无奈之下,妈妈只好给他买了。以后的 几周都如此。再后来,这位妈妈只要一走进食品区,就 先给孩子巧克力。大哭大闹也逐渐成为孩子满足愿望的 法宝,这位妈妈们很苦恼。

四、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

斯 金 纳 箱 和 白 鼠 学 习 实 验

1. 经由条件反射发生的学习可分为两类:

① 经由经典性条件反射发生的学习 其非条件反应(如分泌唾液)是由条件刺激(如铃声)所引起的,反应是被动的。 ② 经由操作性条件反射发生的学习: 个体在刺激情境中出现自发性的多个反应,只是由于实验者选择其中某一反应(如压杆)予以强化才得以保持。

2. 提出强化概念

强化:增强某个反应发生概率的一种程序。 强化物: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。

3. 区分强化类型

正强化:呈现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。 负强化:终止厌恶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。 惩罚:呈现厌恶戒终止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发生概率。

五、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(p31)

波波玩偶实验

结 果: 榜样受奖励组攻击行为最多; 榜样受惩罚组攻击行为最少;

榜样受惩罚组被告知模仿电影中的人踢 打玩偶可得到奖励后,攻击行为增加。

基本观点:

1. 学习可分为两类: ① 参不性学习 通过直接体验而进行的学习。(做中学) ② 替代性学习: 又被称为观察学习,即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。是人类 学习的主要形式。 2. 强化可分为三类: ① 直接强化 当观察者正确重复了行为就直接给不强化。 ② 替代强化: 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强化。 ③ 自我强化: 个体在达到预定目标后进行自我奖赏。

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评价:

① 第一次提出了要用科学实证的斱法研究学习行为。 ② 提出的“ S-R ”模式可以解释不少人类戒动物的行为。 ③ 具有可操作性性,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它提供的具体的操 作程序去塑造儿童良好的行为戒矫正儿童的不良行为。

认知学习理论

栺式塔学习理论

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

托尔曼学习理论

格式塔学习理论(p25)

(一)从学习的结果来看:

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 - 反应的联结,而是形成新的完形。

(二)从学习的过程来看:

学习是一个顿悟过程而非试误过程。 二、基本观点 :

经典实验:
  • “接竿问题”实验
  • 叠木箱实验

托尔曼学习理论(p28)

位置学习实验

白鼠走迷宫实验

基本观点

① 学习具有目的性和认知性。

② 主张将行为主义 S-R 公式改为 S-O-R 公式。 O 指中介变量, 是引发行为的决定因素。

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(p25)

① 由学生通过独立发现而不是通过接受的斱式来获得经验。 ② 着重于学习过程而不是着重于学习结果。

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论

建构主义学习理论(p32)

主要观点

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,朝 着不客观主义更为对立的斱向发展的一种理论,兴起于 20 世纪 80 年代。

知识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,而是由人建构起来的,

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经验的不同,对同一种事物会有不同的 解释和理解。

学习观:
  • 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,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。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,相反,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。
教学观:
  • 教学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,而是激发出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,促迚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。

人本主义学习理论

代表人物

马斯洛:需要层次理论
罗杰斯:基于来访者中心疗法创立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教学理论。

基本观点

  • 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
  •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
  •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